第2种观点: 对方肇事逃逸,事故责任认定书上没有写明对方肇事逃逸,而是驾车离开现场。可以申请复议,拿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三日内,向交警队申请复议。复议结果不变的可以到起诉。请求撤销交警队的裁定,重新划分责任,认定对方肇事逃逸。如果确定对方肇事逃逸,那么你不负责,肇事逃逸者要负全部责任。一、什么是肇事逃逸行为?1、明知发生交通事故,交通事故当事人驾驶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;2、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,驾车逃离事故现场的;3、交通事故当事人涉嫌酒后驾驶、无证驾驶,报案后未履行现场等待处理义务,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;4、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,但未报案,无故离开医院;5、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,但离开医院后留下伤者或其家属虚假姓名、地址和联系方式的;6、交通肇事方在调查过程中逃逸;7、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不承认发生过交通事故,但有证据证明其应当知道交通事故的;二、交通肇事逃逸承担的责任1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,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造成重大事故,致人重伤、死亡,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情节特别恶劣患者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2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一百零一条: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。法律、法规规定,发生重大交通事故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,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。此外,事故后逃逸可能会改变自己行为的性质,从一般的违法行为转变为犯罪行为。比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发生交通事故,受了重伤,他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。如果不逃逸,只是普通的交通事故,如果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,则构成交通肇事罪,触犯刑法。
第3种观点: 法律分析: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的,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。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因而发生重大事故,致人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Copyright © 2019- aagj.cn 版权所有
违法及侵权请联系:TEL:199 1889 7713 E-MAIL:2724546146@qq.com
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